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Isolation Forest原理总结
阅读量:632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2

本文共 81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Isolation Forest(以下简称iForest)算法是由南京大学的周志华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Fei Tony Liu, Kai Ming Ting等人共同提出,用于挖掘异常数据【Isolation Forest,Isolation-based Anomaly Detection】。该算法基于异常数据的两个特征:(1)异常数据只占少量;(2)异常数据特征值和正常数据差别很大。iForest算法由于简单高效的特点,常用于网络安全中的攻击检测和流量异常等分析【A survey of network anomaly detection techniques】。

iForest算法得益于随机森林的思想,与随机森林由大量决策树组成一样,iForest森林也由大量的二叉树组成。iForest中的树叫isolation tree,简称iTree。iTree树和决策树不太一样,其构建过程也比决策树简单,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。

假设数据集有N条数据,构建一颗iTree时,从N条数据中均匀抽样(一般是无放回抽样)出ψ个样本出来,作为这颗树的训练样本。在样本中,随机选一个特征,并在这个特征的所有值范围内(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)随机选一个值,对样本进行二叉划分,将样本中小于该值的划分到节点的左边,大于等于该值的划分到节点的右边。由此得到一个分裂条件和左、右两边的数据集,然后分别在左右两边的数据集上重复上面的过程,直到数据集只有一条记录或者达到了树的限定高度。

 

 

图1 iForest构建iTree示例,异常数据点(17,17)通常离根节点很近

由于异常数据较小且特征值和正常数据差别很大。因此,构建iTree的时候,异常数据离根更近,而正常数据离根更远。一棵iTree的结果往往不可信,iForest算法通过多次抽取样本,构建多棵二叉树。最后整合所有树的结果,并取平均深度作为最终的输出深度,由此计算数据点的异常分值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avfoa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Java第三次作业
查看>>
【HDOJ 3652】B-number
查看>>
android代码混淆笔记
查看>>
Codeforces Round #423 (Div. 2, rated, based on VK Cup Finals) C. String Reconstruction 并查集
查看>>
BMP文件的读取与显示
查看>>
Flash文字效果
查看>>
各种排序算法总结篇(高速/堆/希尔/归并)
查看>>
使用c#訪问Access数据库时,提示找不到可安装的 ISAM
查看>>
Highcharts X轴纵向显示
查看>>
windows 注册表讲解
查看>>
【算法】论平衡二叉树(AVL)的正确种植方法
查看>>
基于DDD的现代ASP.NET开发框架--ABP系列之1、ABP总体介绍
查看>>
【原】东拼西凑PBR(1):PBR基础
查看>>
react 从零开始搭建开发环境
查看>>
scala recursive value x$5 needs type
查看>>
ps -ef |grep 输出的具体含义
查看>>
markdown编辑
查看>>
ASCII 在线转换器
查看>>
Linux内核同步:RCU
查看>>
Android逆向进阶——让你自由自在脱壳的热身运动(dex篇)
查看>>